我们称它为教训树。
在9月25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介绍,今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仍将对企业实施分类管控,实现精准治污。在去年首次实施绩效分级、差异管控的基础上,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对相关措施进一步研究完善,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充分考虑民生保障等现实需要。
对于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工业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可在严格流程认定的前提下列入豁免,在重污染预警期间可正常生产经营。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环保水平低的企业则需依法加大减排措施力度。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一是将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从15个扩大到39个,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生产工艺,确定不同分级指标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一是将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从15个扩大到39个,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生产工艺,确定不同分级指标。在去年首次实施绩效分级、差异管控的基础上,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对相关措施进一步研究完善,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充分考虑民生保障等现实需要。
对于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工业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可在严格流程认定的前提下列入豁免,在重污染预警期间可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对小微涉气工业企业,视情减少管控。李东的研究方向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从事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工业糟渣等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国际援助等工作。
在机器分选过程中,因为挤压碰撞的原因,诸如电池里的重金属就会释放出来。在李东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单。除了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市政垃圾以外,农业的秸秆粪便、工业的酒糟醋糟等,都是我的研究对象。垃圾分类后该何去何从?后续的垃圾处理系统如何完善?李东说他的工作就是从技术层面做好衔接和保障。
一方面,农业土地有机质或营养成分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城市垃圾处理压力较大。说明大家都开始在关注这件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的事了。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市民去小区集中垃圾丢弃点位扔垃圾时,才站在桶前对手上的垃圾进行分拣,其实这已经慢了一拍。所以我们团队中,除了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外,还要吸纳诸如机械、互联网等领域的伙伴进行合作。做技术保障完善整个垃圾分类处理流程2008年李东在广州上学时,就和团队一起参与建了全国第一条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线,可实现200吨/日的处理量。李东及其团队研究出的核心技术是低矿化定向快速腐殖化,通过特有的功能微生物,比如木质素降解菌、纤维素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氨氧化/同化菌等,把有机质变成腐植酸肥料,同时减少堆肥过程中的碳、氮资源损失。
所以每个人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很重要。变废为宝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捡垃圾这件事,李东干了近二十年如果我在客厅吃了水果,顺手就可以丢在客厅的垃圾桶里,但是我会选择多走几步,扔到厨房的垃圾桶里面。其含水率高,无法焚烧,如果填埋又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李东认为,只要有人存在,即会有垃圾产生,这个话题是绕不开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重视它,并且有意识地参与到垃圾的分类处理中。因为自己从事的就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日常做好垃圾分类早已成了李东的习惯。
因此,农业病(农业地力下降)和城市病(垃圾堆积如山)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应该被割裂开来。李东及其团队研究出的核心技术是低矿化定向快速腐殖化,通过特有的功能微生物,比如木质素降解菌、纤维素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氨氧化/同化菌等,把有机质变成腐植酸肥料,同时减少堆肥过程中的碳、氮资源损失。
感觉自己要以身作则,从最简单的做起。在李东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单。而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环打通,让来源于农田的又回归农田,把厨余垃圾变成安全、没有毒性的有机肥用于农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只是现在因为市政垃圾分类很火,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就突出了。同时对农村厨余垃圾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并协助相关部门,制定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标准,并对垃圾厂采用的垃圾处理工艺进行调研评估。垃圾分类后该何去何从?后续的垃圾处理系统如何完善?李东说他的工作就是从技术层面做好衔接和保障。
那位专家说,如果一个国家全民都在参与讨论垃圾这个话题了,说明这个国家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腐垃圾里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有毒重金属超标,污染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导致其不能资源循环使用。
尽管提问不那么专业,但李东认为是件好事。所以我们团队中,除了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外,还要吸纳诸如机械、互联网等领域的伙伴进行合作。
分选结果也让李东发现了问题。同时,在后端,负责研究处理垃圾的我们,更应重视自己的工作,不能让前面大家的分类成果报废,影响积极性。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市民去小区集中垃圾丢弃点位扔垃圾时,才站在桶前对手上的垃圾进行分拣,其实这已经慢了一拍。李东介绍,在机器分选的过程中,多种设备组合,根据废弃物的重力差、浮力、粒径大小以及密度等原理进行分选处理。李东的研究方向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从事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工业糟渣等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国际援助等工作。近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垃圾分类将正式进入成都人的生活。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厨余垃圾一般能占到40%-50%,也是最难处理的湿垃圾。当时还没有要求源头分类,只有通过技术和设备后端分选,把混合的垃圾分成塑料、可燃、可腐等类型。
从2000年考入四川大学学习生物工程,再到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攻读生物能源,直至博士毕业后,又进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钻研环境生物学,李东所学都是为垃圾处理事业作支撑。李东意识到,做好源头的垃圾分类,能让垃圾分类处理事半功倍。
十多年前,李东参加了一个行业内的国际会议,一位专家在会上的发言令他印象深刻。一般情况下,厨房的垃圾桶内多为湿垃圾,而客厅多产生干垃圾。
说明大家都开始在关注这件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的事了。专业一点讲,我所做的应该叫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除了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市政垃圾以外,农业的秸秆粪便、工业的酒糟醋糟等,都是我的研究对象。别人眼里的废物,他却像对宝贝一样,甚至赋予其新的生命。
变废为宝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捡垃圾这件事,李东干了近二十年。做技术保障完善整个垃圾分类处理流程2008年李东在广州上学时,就和团队一起参与建了全国第一条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线,可实现200吨/日的处理量。
为配合成都市展开的垃圾分类工作,李东也与团队一起,积极下基层走访,了解垃圾分类情况。李东表示,垃圾分类处理整个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不只依赖于一个专业。
最近我们承担了成都市相关项目,对城市里蔬菜垃圾的成分进行采样检测。一方面,农业土地有机质或营养成分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城市垃圾处理压力较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